第九十九章 满清王朝期一统,江南平地起惊雷 (1/3)

永历元年(顺治四年)开春儿一大早,多尔衮在北京的武英殿里翻开大明王朝的天下一统志,看着上面的一个个省、一个个州县,十分欣喜,如今满洲大兵的铁蹄几乎已经踏遍了整个中华帝国。此时,清军已经完全占领了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南京、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十个省,并打败大西军,进入川北,占据了由四川通往汉中的门户保宁和湖广进入西南的通道黎平以及广西重镇梧州。硕果仅存的两路明朝抵抗力量,朱由榔蜗居在西南一隅,守着极不安分的四川、云南、广西、贵州四省,朱以海更是漂泊海上,寄身于舟山群岛。郑成功盘踞在金门、厦门,名义上遵循永历政权的领导,实际上是自行其是,独霸一方。

就大势来看,清军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争夺天下所倚仗的粮米之乡江浙、号称天时中轴的中原、扼天下核心的湖广、通四海之富的广东、优质战马产地的西北,都并入了清朝的版图。而且,清廷内外,几乎上下一心,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多尔衮又有着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反观抗清势力,着实不敢让人恭维。就地盘来说,仅有云、桂、黔、川四省,除四川外,皆是地狭民穷之地,很难有发展空间,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四川又由于长期处在大西军控制和横征暴敛之下,几乎十室九空;大西军败退之后,四川大部又被各路军阀分割,你争我夺,内战频仍。就人心来看,反清势力主要分为三种力量,一是明朝的官军,二是大顺、大西政权的农民武装,三是民间自动发展的抗清义军。这三股势力战斗力参差不齐、而且互相猜疑,严重损耗了抗清队伍的实力。

如此看来,似乎胜负立判了。清军吞并西南,朱由榔学习隆武帝、绍武帝的榜样自杀殉国的日子似乎不远了。

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一路凯歌的清朝傻眼了,朱由榔从黑暗的缝隙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明白,要想改变南明灭亡的历史命运,就必须从这一点曙光中找到真正的阳光大道。或许,这不仅是一线生机,还是一场改变自己和王朝命运的机会。

这丝照亮朱由榔的曙光并不来自他的身边,而是来自远在三千里外的苏州,为他在夜色中点这支火把的是清朝的苏松提督吴胜兆。

吴胜兆原本是明军将领,崇祯十四年率部随洪承畴出关伐清,隶属吴三桂麾下。第二年明军大败,连最高统帅洪承畴都被清军俘获。吴胜兆原本跟着吴三桂南逃,结果被清军半路截杀,被俘降清,隶属于多铎麾下。两年后,清军入关,吴胜兆跟随多铎一路南下,多有军功,受封苏松提督。

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正月,太湖一带的抗清武装攻破吴江县城,竖起反清大旗,吴胜兆亲自率兵剿杀义军,县城很快被攻破,吴胜兆大摇大摆的进入吴江。可是,吴胜兆对部下管束十分欠缺,他的部属又多是辽东旧部,平常当大爷当惯了,自以为比南方人高一等,连南方官员都不放在眼里,老百姓在他们眼里就跟猪狗一般。破城之后,吴胜兆部下士兵在城内大肆抢掠妇女财物,城里抢完了,还到城郊的农村去抢,搞得民怨沸腾、怨声载道。

闽浙总督张存仁对吴胜兆的行为十分不满,但念在同是辽东旧人的份儿上,并未向清廷报告,只是多次当面申斥。吴胜兆非但不改,反而变本加厉。张存仁忍无可忍,上多尔衮,历陈此事,请求清廷责罚吴胜兆。多尔衮认为抢掠并不是多么要不得的事情,但既然张存仁上弹劾,多少得给张存仁一点面子,另外也给吴胜兆一点颜色看看,让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于是,多尔衮下令处以吴胜兆罚俸半年的处分。吴胜兆遭到清廷处罚,内心十分不满,总是跟身边人念叨,自己如何为大清王朝出生入死,如今天下大势已定,清廷就开始拿自己这些辽东功臣开刀,这次是罚俸,下次不知道会不会直接脑袋搬家。思来想去,吴胜兆心底萌生了一丝造反的念头,心想,与其在满清主子下讨生活,还不如回到自己明朝的阵营中去,或许还能捞个匡扶社稷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