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入侵与反抗(一) (1/3)

林则徐的禁烟努力

道光于1838年派往广州,负责查禁鸦片的钦差大臣林则徐不仅道德上无可挑剔,政绩也颇为辉煌。江南的财政改革和平叛江西叛乱让三十五岁即出任总督的林颇负盛名。深谙治国之道的他不仅成功跻身首都最璀璨的文化圈,还吸引了一批大有前途的年轻改良者114。在鸦片合法化争论之际,林则徐不仅轻易抓住争论核心,还颇为不寻常的数次私下觐见皇帝,保证一定在中国根除这种恶习。他的直言不讳促使皇帝同时从三个方面向鸦片开战瘾君子们如果决心戒烟,就能得到助其戒瘾的医疗护理,否则就有受到严惩的危险;国内分销网络被完全击溃之前,都要把中国烟贩们聚齐起来严厉惩处;通过没收存货和强迫其签署诚信守则的协议,来防止外国供应商向中国走私鸦片。

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前两个目标很快便实现了。广东的瘾君子们被送往特别成立的鸦片勒戒所强制戒烟。如果林则徐的继任者们能继续推进他的这些政策,鸦片消费肯定会大大降低。此时,一千六百名触犯禁烟法令的人被捕,大多数中国烟贩被迫转入地下。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镇压行动极为有效。事实上,外国烟贩们发现即便定价极低,也无法销完库存的鸦片。然而,林则徐深知,如果不迫使西方走私者彻底放弃这门生意,他的成功就只是暂时的。基于三点原因,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身为一名忠实的儒家学者,林则徐觉得从道德立场来看,西方人无法否认中国在鸦片贸易中是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他那封致维多利亚女王的著名信件115中就表明了这种观点他坚信,英国人私下里一定为鸦片贸易羞愧不已。其次,林则徐认为欧洲如此遥远,因此只要控制了沿海,中国人就能迫使西方人要么为了交换淡水和补给乖乖合作,要么退回他们遥远的老窝。116最后,他知道西方人都被安置在广东码头一个防御极差的地方。想起律劳卑事件117,他非常肯定,那些外国工厂与其海上盟友们之间的联系极易切断。由此一来,那里的英美商人们就将成为中国的人质。

前两个假设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英国人对鸦片贸易的羞赧,早已被其自以为是的民族主义和经济观念消解。中国那套天子统治下的等级制度,很容易招致西方人的嘲笑。他们认为,这种狭隘的制度已经不适合民族国家兴起后的强权时代。在自由贸易时代,中国毫无商量余地的关税制度和保护性关税壁垒似乎也已落后。东印度公司之所以乐于接受广州贸易体系的限制,全都是因为中国了茶叶等大量重要商品。但东印度公司此刻已经失去了垄断地位,而不安分的港脚贸易商和曼彻斯特的实业家们又将中国视为一个有潜力的市场。对为了争夺欧洲市场,与德国竞争者斗争激烈的中部制造商们来说,中国似乎能无限商机。英国的自由贸易商们热切地期待那四亿顾客带来的购买量,肯定足够曼彻斯特的织布机一刻不停地转上几十年。显然,他们并未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向来都是自给自足的。对庞大消费群的畅想激励自由贸易者们催促英国政府打破广州的关税壁垒,为他们打开进入这一巨大潜力市场的道路。这种经济自由主义在道德层面引起的狂热,程度丝毫不亚于林则徐对鸦片贸易的憎恶之情。

钦差大臣林则徐认为这些洋人要依靠中国补给的假设也是错误的。不同于16世纪的葡萄牙,英国靠航程相对较短的印度次大陆补给。若要发动对华战争,卫戍部队、战舰和补给都可以在那里集结。118而且,英国最强的无疑是海上力量。此外,承受过拿破仑战争洗礼的英国士兵不仅战力强大,武器装备也明显优于中国士兵。

姑且不论英国已经具有的战略优势,至少在一件事上,林则徐是占据上风的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攻取广州的外国夷馆(十三行)。1839年3月24日,林则徐实践自己的宣言,率清军包围十三行,勒令西方人交出鸦片时,英国驻华商务总监查理・义律才痛苦地意识到这点。义律一方面无兵可率,另一方面也担心中国人或许会杀掉工厂里的三百五十名欧洲商人和美国商人。因此,他向几家主要的鸦片商许下承诺,称他们若将库存的鸦片上缴中国钦差大臣,就能获得他的赔偿。代理商们已经五个月没有卖出一箱鸦片,所以这一安排让他们喜笑颜开。有些人为了尽可能多地从英国王室那里获得赔偿,甚至要求印度送来更多鸦片。义律这一昂贵的妥协虽然激怒了维多利亚女王,却赢得了英国鸦片贸易商的感激和钦差大臣林则徐暂时的尊敬。119

暂时的胜利让林则徐扬扬得意。在持续封锁下,钦差大臣和部下们一直在收集到足以令其满意的鸦片后,才在广州内河口外的盐灰坑里开始进行销毁。6月25日,两万一千多箱鸦片被销毁殆尽。林则徐履行了退兵的诺言,脱困的西方人则离开广州,逃向澳门。

钦差大臣林则徐要想切断国外的鸦片来源,收缴库存鸦片只是该计划的一方面而已。为确保代理商们今后再无新货源,林则徐建议,让外国人签署保证永不再贩卖“洋烟”的协议。一旦发现违反协议的外国人,就可依据大清律法,对其严惩不贷。

被困广州的义律发现,除了交出手中的鸦片,他别无选择。不过,回到澳门后,他就不打算再受制于大清律法。因为欧洲人早已经历过与他们的法律纠纷,并屡屡受挫,所以他们早就明了中国的司法理念,不外乎基于某些固定罪名,给予严惩。例如,1784年,“休斯女士号”上的一名炮手在放礼炮时意外杀死了一个中国人。尽管公行保商们向英国人保证,知县会将其判为意外杀人案,那名水手收押之后,还是被处决了。这在西方贸易界中,很有些“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报复意味。如果签署了林则徐的那份鸦片贸易协议,外国人就将自愿屈从一个让他们缺乏信心的司法系统。所以,很多外国人都希望此时能有个具备治外法权的领事制度,以保护他们的权益。120义律对此表示赞同,所以拒绝了林则徐签署协议的要求。当这位钦差大臣以禁止一切海外贸易为报复时,英方决定抵制港口贸易,直到林则徐被罢职,换上一位更体谅其商业利益的官员为止。在此期间,他们将继续待在澳门,尽可能愉快地度过这场风波。

钦差大臣林则徐觉得自己有义务终结英国人的这种舒适状态。于是,他亲自率兵抵达澳门,说服葡萄牙总督边度驱逐香港沿岸的英国船只。接着,林则徐又下令海军阻截英军,不让其上岸补给食物和饮水。这无疑成了触发鸦片战争的导火索。1839年9月4日,英国人耗尽了船上的物资。义律命“窝拉疑”号向驻扎在九龙的清军开火,掩护一支补给队登岸。1839年11月3日,离上次交锋还不足两个月,双方军队在虎门要塞再次交锋,造成比上次更为严重的后果。最后,清军损失四艘战船。第二天,英国外务大臣巴麦尊子爵无视最新进展,命令海军部再往中国派一支远征舰队。

巴麦尊的决定并未获得广泛赞同。鸦片事件让公众意见产生了分歧,并非所有英国人都同意辉格党政府对中国施行的侵略政策。不过,广州港脚商人和英格兰中部企业主们出资,在伦敦组建了一个强大的中国游说团。他们强烈认为,趾高气扬的中国人应该受到严厉惩罚。对他们而言,林则徐封锁夷馆的做法,正好是个绝佳的开战理由。借此,他们可以从中方获得许多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好处低率固定关税,平等地位的外交,在中国沿海建立一处基地,开放新的贸易港口,或许甚至还包括拥有治外法权。在巴麦尊看来,以大英帝国在全球的地位,就该实现这些目标。而且,他还把义律付出的大笔鸦片赔偿金也算了进去。不过,支持一场维护鸦片走私的战争,依然让保守党大为光火。最后,巴麦尊和他的支持者们仅以些微优势,在国会投票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