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入侵与反抗(二) (1/3)

璞鼎查抵达南京后,满洲人耆英担当了调解人的角色,为大清主持谈判。因此,不仅部分《南京条约》出自耆英之手,随后六年的外交政策也主要是他的杰作。在璞鼎查看来,文雅而敏锐的耆英是个典型的清朝官吏。因此,璞鼎查把耆英的这种礼貌,视为中国愿意继续合作的承诺。当然,璞鼎查不知道,耆英的很多满洲人同僚都认为他对夷人过于礼貌,或许已经沦为替英国牟利的工具。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保守派的怒火波及,耆英甚至向道光皇帝上书解释,说尽管十分厌恶夷人的形貌举止,但他还是愿意担起与他们打交道的责任。一方面,英国要求中国执行和平协议的条约和精神;另一方面,朝中的保守派认为耆英签署的《南京条约》出卖了太多利益。多亏有其他高官(如大学士穆彰阿)支持,耆英才得以谨慎地在二者间迂回前行。

之后的两年里,耆英灵活地维持着双方的平衡。然后,双方的态度都逐渐强硬起来。璞鼎查被更激进的德庇时爵士取代。后者相信,除非西方人坚定地贯彻所有新获权利,否则中国就可能退回朝贡外交。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憎恶和恐惧出现在通商口岸的外国人。这点在广州尤为明显。在那里,因鸦片战争集结起的农民民兵,从未真正解散。士绅领袖们依然相信,朝廷若没有轻易在南京屈服,民众是可以将英国人赶回大海的。认为大清卖国的抱怨让道光尤为敏感。因此,他鼓励耆英拒绝英国人想居住在广州的要求。1848年,随着民众对外国人的敌意越来越浓,几个在广州附近乡村野餐的外国人被村民击杀。为了安抚德庇时,耆英立刻处决了凶手。消息传到北京后,道光认为,这位夷人管理者如此退让,已经令大清统治有失去民心的危险。于是,他立刻罢免了耆英,任命徐广缙为两广总督。激进得多的徐广缙漠视英国人的威胁,继续驳回他们入城的请求。事实上,他傲慢的举止让中国通们想起了鸦片战争前的海关监督。于是,外国人和北京之间再次出现一个充满敌意的隔膜。由此,英国人开始估量,或许另一场对华的短期战争带来的短期利益,才能弥补英国在双方敌对期间暂时失去的利润。在诸如文翰和包令爵士之类的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看来,第一次鸦片战争似乎并未对中华帝国官员们的行为产生长远影响。

鸦片战争的社会影响

不过,这场战争的确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并在中国东南部引起一波又一波骚乱。即便和平协议签订后,这些骚乱都还在进一步扩大。19世纪40年代中期,三合会广收信徒。同时,英国海军迫使海盗离开沿海,顺着河流往上,进入广东和广西的高地。由此,海盗们定期南下,突袭珠江三角洲的富庶村庄。之前的民兵保留武器,变成了职业盗匪。家族纷争不断,不同方言群体也开始发动两败俱伤的战争。在广州,因为《南京条约》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广州的很多贸易都被迫北迁。因此,不断增长的失业率让广州的犯罪率也节节攀升。内地也受到影响。曾经装运茶叶和丝绸,南下穿越江西或福建群山的无数船工和苦力,也发现自己因此而失业了。

在南方,所有这些社会病态现象,都伴随着鸦片战争失败带来的强烈心理冲击。广东人曾目睹英国的“复仇女神号”炮舰控制中国水道,从各处击沉中国军舰。他们知道英国的武器能如何有效地打击帝国军队。虽然大多数人都痛恨西方,但还是有人认为这种影响已经足够强大,能够促使国人思考新的对外政策。

受西方影响的群体,也包括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北方移民――被广东本地人视为少数民族的客家人。这群性情骄傲、野心勃勃的人颇有文化,好些人都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了功名。客家人有自己的方言和独特风俗。客家女性比当地女性独立得多,她们不仅从不裹脚、反对一夫多妻,还会与丈夫一起到田间劳作,从而使客家人在农业经济中颇具竞争力。客家人迁入某个村庄时,往往会引起当地人的怀疑和反感情绪,令其抛弃家园,迁往别处。然而,当客家人也以蔑视和仇恨回报本地人的蔑视时,双方就会爆发争斗。19世纪50年代,这种区域性的战争夺走了成千上万条性命。

然而,客家人若没有在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中扮演重要角色,无论客家人的苦难有多深,可能也无法在中国历史上引起广泛关注。客家人不仅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力量,成为19世纪中国历史转折点的那场叛乱,也是被客家空想家――洪秀全的神秘启示激发起来的。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中国的发展便再也无法不受外部的影响。比如,这场叛乱就是国内社会压力与国外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洪秀全的革命教义也是中国古典思想不可避免地加入了西方宗教主题后,产生的结果。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思想起源

太平天国未来的皇帝――洪秀全――出生在广州北部花县一户殷实的农家。全家人都希望他能通过科举考试。一番苦读后,1828年,十五岁的洪秀全成为童生。然而,随后的数年里,他却在乡试中屡次落第,连最低的生员学衔也没得到。这种情况在帝国晚期很常见,有时,这些屡次受挫的人便会产生推翻这个政权的念头。这些人往往最为地方政府所惧。因为受过古典文化训练,所以他们的领导很可能将一群强盗变成有组织的政治叛乱者。当然,大多数失意的考生选择的发泄方式都温和得多,比如信仰佛教的哲学和道教的修身学说。洪秀全如果没有遇到基督教的话,或许也会选择上述方式。

这次相遇完全出于偶然。1836年,洪秀全再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却又一次落了榜。正失望地走在大街上时,他遇到一位长须飘飘、身穿黑袍的外国传教士。这位教士借助身边那位中年中国信徒的翻译,向他宣讲基督教福音。洪秀全听了一会儿后,那位名叫梁发的翻译鼓动他接受了一套名为《劝世良言》的基督教小册子。洪秀全回到花县的家后,几乎没看一眼,就把这九本小册子扔到了书架上。第二年,他为求功名,又参加了一次考试。这次失败让他的精神彻底崩溃,最后被人雇了顶轿子送回家中。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他都足不出户,于极度恍惚中,陷入与魔鬼争斗的幻境。最终,他醒了过来,却清楚地记下了幻境中那些光怪陆离的景象。例如,他记得有个梦中,他被带到明亮的神界,被一群神秘的外科医生换掉了身上的所有器官。手术完毕后,他被带到一个类似皇宫的地方。巨大的厅室内,一位身穿黑袍的金须老者递给他一把斩杀妖魔的宝剑。在另一个幻境里,这位黑袍老者愤怒地斥责孔子,让他坦白自己犯下的某些不可名状的罪。